

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钱逸泰应邀来我校讲学。校长梅国平,副校长涂宗财在第一接待室会见了钱院士,向钱院士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产学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及师资力量等情况。相关职能部门和化学化工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见。
随后,钱逸泰在知行楼第二报告厅作了题为《中国科技大学应化系无机固体化学的发展》的专题报告。涂宗财主持报告会,化学化工学院1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钱逸泰教授从新超导材料探索、纳米材料晶体生长、二次电池电极材料、金刚石高压釜合成等方面讲述了他五十多年从事科研工作的历程,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无机固体化学发展历程、现状以及该研究领域的未来的广阔前景。钱教授认为,科研道路上充满着未知之数和意外之喜,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重大发现,科研工作者一定要谨记“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多思考、多实践,在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报告结束后,钱逸泰院士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在座师生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钱逸泰,江苏无锡人,1941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中国化学会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士。编著的教材《结晶化学导论》获2009年教育部精品教材。在Science,JACS等国际杂志上共发表文章1000余篇,总引用30000余次。曾获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2011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将溶剂热合成技术发展成一种重要的固体合成方法,大大降低了非氧化物纳米晶体材料的合成温度。苯热合成GaN纳米晶的工作发表在《Science》上;用Wurtz反应合成金刚石的工作发表在《Science》上,被教育部选为1998年十大科技新闻。培养了100多名博士、300余名硕士,其中4人被评为院士、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人被评为“长江学者”,2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电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