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日下午,福州大学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和 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池毓务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在方荫楼四区一楼4105会议室做了题为《石墨相含碳纳米材料的合成及传感应用》的精彩报告,学院师生代表共计50 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宾主进行了热烈讨论。
石墨相结构的含碳纳米材料,如碳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材料,因为具有合成相对简单、环境友好、生物兼容性好、具有各种独特的光电性能、容易功能化等优点,在分析传感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池教授介绍了所在课题组通过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碳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和类石墨烯氮化碳纳米片,详细研究了它们的荧光及电致化学发光性质。阐述了不同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差异;介绍了含碳纳米材料发光性能的调控手段。在合成这些石墨相含碳纳米材料和研究它们的光电性质的基础上,以及不同发光材料在荧光及电化学发光领域的传感应用。特别是结合近年来比较热门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气体传感等研究领域,研制了多种荧光与电致化学发光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显示了石墨相含碳纳米材料良好的应用前景。
池毓务教授报告内容新颖、采用的合成方法简单易行,现场听众听得聚精会神,对石墨相结构的含碳纳米材料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学术报告会后,池毓务教授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气氛非常活跃。池毓务教授的详细讲解、透彻分析让聆听报告的师生们受益匪浅,对我校分析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整个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池毓务,先后获福州大学学士、硕士,日本国立福井大学博士,现为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目前担任国际期刊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Advances副主编。近年来主持完成环境领域“863”重大科技项目(联合)、国家基金、教育部重点、福建省杰青等多个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与传感、电致化学发光研究及分析应用、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近年来在碳基量子的合成与传感应用方面开展较好系统工作。在J. Am. Chem. Soc.,Chem. Mater.,Anal. Chem.,Chem. Commun.,Nanoscale,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授权国家专利10多项,先后获福建省科技术一等1项、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