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校领导,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2014年的“挑战杯”已经落下了帷幕,作为其中的一名参赛者,青春的激情、放飞的梦想以及最为真实的挑战,是我最大的感受,同时也带给我从未有过的收获。
从组队报名参赛到国赛决赛,我们团队奋战了200多个日夜。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起学习、讨论、吃饭、一起通宵写文本。累了,有人说笑话;饿了,有人拿吃的,睡着了,有人帮忙盖件衣服。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能在国赛的舞台上展示自己。虽然没能取得金奖,但是我们无怨无悔,我们已经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从初赛到决赛,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日臻完善的过程,更是我们感受心-成长的最好见证。
下面是我参加挑战杯竞赛的一些自身体会,希望能够带给学弟学妹们一些思考与启发。
1.选题很重要(选题)
在选题立意上,应尽量选择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或倍受社会关注的题目,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挑战杯项目的一个重要评分标准就是其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如果所做项目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并且物美价廉,相信市场前景一定很好。另外,如果立意新颖,在答辩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评委注意力,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
2.挑战杯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事(团队)
要有一只完美的团队,优秀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合理的工作进度,合适的任务分配。作为团队成员要敢于承担责任,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还有就是作为团队,大家就必须要团结,多相互理解,不要因为自己影响整个团队。挑战杯整个过程下来任务量很大,专业性较强,历时较长,一个人很难完成。挑战杯需要学院、老师、组员之间的合力,队长要真正承担起总协调人、推进人的角色,要能协调处理好与导师及组员之间的关系,要能整合大家的观点,督促整个项目的进度,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如期开展。
3.要与导师积极交流(指导老师)
导师是我们在正常的轨道上前进的保障!因为我们参赛的大部分都是本科生,研究经验相对较少,需要导师为我们“保驾护航”。有了导师正确的指导可以避免我们少走弯路,可以保证我们有方向性、有序地开展工作。在与导师沟通方面,首先要具有主动性,要积极和导师沟通,不能被动地等待导师的安排,可以和导师约定一个周期见一次;其次是每次与导师沟通要有的放矢,重在取得实效;第三是团队组长要起到关键性作用,负责与导师定期联系,安排与导师面对面沟通.
4.经历是一种财富(心态)
做挑战杯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获奖与否绝不是成败的唯一判断标准。我想每一位参与做挑战杯的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获得认可但能否最终获得奖项取决于很多作品本身之外的因素,做挑战杯最大的收获是在于过程中所得到的历练,这种经历会让我们养成正确地思考问题方法,会提升我们实践沟通能力,会开阔我们视角,会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合作等等,这些才是我做挑战杯的最大收获,将更我终生受益。
5.各方助力,成就梦想(感谢)
挑战杯比赛中我们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团委老师及相关人员的支持与帮助。首先感谢学校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生活条件。特别是我们赵明校长不顾辛劳,不仅经常参与我们的培训,还亲自抽空帮我们修改文本,让我们十分感动。其次感谢校团委领导和老师有条不紊的组织和安排,给了我们最坚实的保障。至今铭记在集训时,赵校长、团委陈书记、指导老师一次次和我们一起吃盒饭的情景。最后,感谢学院冷书记、熊书记、团委占老师对我们的鼓励与帮助,给了我们自信与动力。
2014年的“挑战杯”大赛已经结束了,但未来的路还长,“挑战杯”的精神应该永远传承。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激发全校同学的激情,在这么好的环境条件下,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努力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争取在今后的“挑战杯”大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